厌学初中生的心理如何疏导

最近有不少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想上学了,什么都想自己一个人待着。在他们眼里,学习就是最好的出路。他们甚至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其实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厌学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和不良行为方式,是正常的心理状态。面对这种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引导、疏导他们,使这种不良行为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社会环境影响;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造成心理压力与恐惧心理;个人性格方面的障碍等客观因素。同时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障碍,在生活中克服它!

一、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

如果家长一味地给孩子灌输考上重点大学就能够出人头地的思想与理念。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对学习的消极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在平时就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学习对自己和对家庭的重要意义,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要引导他们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认真地去实现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积极心态,从而减少了厌学现象。

二、加强与孩子沟通

作为家长,要善于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引导孩子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而不是对孩子大呼小叫,不给他们心理支持。当发现有学生有厌学倾向时,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谈话,了解他们发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发现有厌学倾向时,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帮助疏导并纠正孩子厌学的不良行为。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不要居高临下、粗暴地对待孩子,要和成绩好的同学平等相处。如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聊天,一起玩游戏,培养他们对学习兴趣,增进亲子感情。对于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家长要经常与他们谈心讨论学习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差距在哪里,然后通过引导促使他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正确看待成绩下滑

这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学习不好,成绩下滑严重的同学对成绩下降有着普遍的恐惧感,甚至认为自己一定要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如果我放弃我不能重新开始我很差劲我没有竞争力等消极态度和想法。但这样也不能改变问题本身。首先要正视成绩下降的问题和不利因素,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对自身没有优势或有劣势的同学要多关心、爱护、支持他们,以激励他们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积极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地寻求帮助;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探讨学习问题,并及时将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等方面正确地表达出来,把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其次,家长要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并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和改变。在具体教育中应注意:及时鼓励、批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错误;与老师多沟通协调,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而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能自我控制。因此,学校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学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其次,加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建设,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和付出是否成正比;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这样,即使自己有了厌学心理,也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家长要尽量支持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如果孩子表现好,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但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参与社会生活对学生学习提高和个人发展的作用,这不利于他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平时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在适当时间和场合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等等;而如果孩子确实有厌学情绪,家长应帮助他建立起学习信心,鼓励他树立更多积极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六、培养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在父母和子女间有着共同的意义。如果父母能做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对子女和家庭责任。那么,这种责任感将会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对子女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父母对子女充满愧疚、责备、指责、恐吓,孩子自然也就对学习产生了一种厌烦心理,这种心理表现是非常可怕和不正常的。因此父母要树立起与子女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承担责任、相互尊重为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

 

收缩
  • 电话咨询

  • 01086460743